您的位置:聚焦网>新闻>军事>正文

“海燕”、“潜龙”、“深海勇士”……这几天中国深潜很忙

2018/4/23 10:04:08 来源:齐鲁都市网

在漆黑的海底,热流喷涌形成巨大的“黑烟囱”,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摇摆着美丽身段的生物悠然地呼吸着二氧化硫剧毒气体,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巨大能源……这不是科幻小说的幻境,而是中国潜水器不懈探索的深海奇境。

进入2018年,我国各类深海潜水器“争奇斗艳”,不断“突破自我”,在大海深处不断创造着“中国深度”。

深海水下滑翔机 首潜8213米

21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船队成员“向阳红18”科学考察船在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圆满完成30天的共享航次任务。

△视频《我国深海水下滑翔机 首潜8213米》

向阳红18”搭载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此次共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其中超过4000米深度的观测剖面3个,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并获得大量的宝贵深海观测数据,顺利通过海上测试。

最大潜深达到8213米,这是我国深海观测历史性的一步,近万米的水下滑翔机的研制成功,会带动辐射我们国家在深海无人装备的发展。

载人深潜器 首次下潜考古

20日早晨,正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执行深海考古作业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首次下潜。

执行首次深海考古下潜任务的人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及两名潜航员组成。工作期间,下潜考古队员通过深潜控制平台以文字、语音及图片等方式同水面人员进行沟通。

△视频《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 首次下潜考古》

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水下能见度近20米。在潜水器光源的帮助下,考古队员沿着规划路线,对工作区域进行目测走航调查,同时用高清视频系统对调查区域做影像数据采集。在经历了长达八个半小时的水下连续作业后,深海勇士号才浮出水面。

此次下潜设定的工作计划基本完成,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海底和沉船相关的线索。

国际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表示,这次工作还是以探索和积累经验为主,更接近于做一种区域性的调查。

潜龙3号 完成首潜目标

20日凌晨,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4点46分进入海面,随后以每分钟约50米的速度下潜,到下午3点53分浮出水面,下潜最大深度3955米,航行24.8公里,“潜龙三号”首次下潜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

“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说,此次下潜,主要是对“潜龙三号”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为两个海试潜次之一。海试潜次将对“潜龙三号”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进行验证。之后,根据需求,“潜龙三号”将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等海域进行试验性应用。

不断刷新的“中国深度”

从最初下潜600米到如今的万米级全海深潜水器能力,我国深海探测技术装备不断在大海深处刷新着“中国深度”,作业功能也逐步覆盖海洋科研、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搜救打捞、考寻古迹、旅游观光等。我国各类深海潜水器竞相取得突破,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建设向前迈进,也使得我国科学家探索人类知之不多的深海世界迈出了坚实步伐。